微信扫码
暂无在线客服
用户中心 意见反馈
暂无热线电话
返回顶部
< >
首 页 >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国内瓷砖“瓶颈”在哪?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1056 更新时间:2018年08月31日11:17:10 打印此页 关闭

    智能化生产,本质是受电脑控制的智能化生产线替代传统工人进行生产。可以帮助工厂实现更低的人工成本、更高的产出效率。同样的产量,采用智能化设备前,100个工人,可能要10个小时;采用智能化设备后,2-3个工人,可能1个小时就能够完成。可以提升标准化工序的品质,尤其适用于高精尖产品的批量生产。例如生产汽车、高铁等等。其实,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。从前几年的“供给侧改革”,再到近两年的“智能化生产”,都是一脉相连的。再次出现于今年的展会上,这种生产模式必定会被设备商大做文章,并极力唆使各家工厂尽快上线。

    一、行业里是否需要智能化生产?

但是,希望大家慎重视之,免受妖风蛊惑。一把双刃剑,只有清楚它的不好,才能让它的好对你有更大价值。

那么,陶瓷厂到底要不要智能化生产?

首先要看企业的成品库存以及销售压力。如果你和你的经销商都快要爆仓了,就算是即刻把生产线全部停掉,库存也足够销个一、三、五年。这个时候,还想要提升生产效率,扩大产能规模,不是找死又是什么?

    其次要看被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。出身贫苦,没有受过技能教育的工人,他们中大多数人,只能待在车间里做些简单的体力工作,并以此营生。在企业这么久,没日没夜做产品,结果企业吃了肉,他们只能喝点汤汁,还无怨无悔。安置好这样的员工,既是企业的责任,也是应有的道义。

还要看消费者的兴趣。只要品质过硬,花色符合自己兴趣,服务良好,价钱又公道,就OK。至于是人工制造,还是智能化生产,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。

经销商不一定希望厂家智能化,因为这代表他未来可能将要承受更大的库存压力。工人不想厂家智能化,因为这代表他的工作将会被设备抢去。消费者不关心厂家是否智能化,因为他们只看砖的品质、花色、价钱和服务。

    究竟现阶段或未来要不要导入智能化生产线,见仁见智。

    二、喷墨技术风光不再?

2012年,微晶石大放异彩。 2013年,抛釉砖艳压群芳......

在这些产品崛起的过程中,喷墨技术确实起到了汗马功劳。 这项技术一出现,几乎所有花色制作工艺壁垒全部都被粉碎,仿石、仿木……只要扫描、打印,就是那么简单。 后来,据说它的通道到越来越多,每条通道出色的效果也越来越佳。之后,据说它不仅能喷墨,还能喷釉。 再后来,据说它还能3D,坯底、花纹、釉面,整块砖一体成型,我们只要放进窑子里煅烧就可以了。然而到了今天,即便技术再成熟,恐怕也难以扭转他将要走下神坛的命运。

   近两年来,柔光砖、现代砖风头火势。

这些产品,多以黑、白、灰为主,属于素淡色系,不再在颜色上较劲;而表面的凹凸触感,亦多为磨具工艺制造。相对刚出来时候,喷墨技术已经少了许些用武之地。可以预见的是,在今年的展会中,它的关注热度或将会大幅度下降。

    取而代之的,很有可能是激光打印。

    三、我们离西方列强到底有多远?

对于今年展会特色的预测,我信心十足。基本上,只要知道去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展的产品亮点,就能知道佛山春季陶博会的产品亮点,就能测出今年陶瓷工业展的产品特色。

这种逻辑极其荒谬,但是却屡试不爽。国外同行专门负责从无到有,他们之间的竞争在于技术创新,谁的技术更新、更好,就是赢家。国内企业专门负责从差到优,大家之间的竞争在于设备改良,谁的设备磨得更精致、光滑,就能胜出。

    相比“创新”,国内更善于“借鉴”;相比“研发”,大家更强于“应用”。

    从国外“拿来”设备,偷偷剖开分析,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局部调整,而后批量生产,已是常有之事。

    每次听说,中国首款XXX实现量产,心里都习惯性地打个冷颤。这回倒霉的,又是谁家的“姑娘”?单纯从设备来看,我们与西方列强之间最多只差六个月到一年。他们今年推出来的,我们明年必定也会量产。从技术来看,这个差距我真的无法估算,兴许是一年,兴许是十年,兴许是一百年……

谁知道呢?

    瓷砖行业确实很奇葩。一边在强调“工匠精神”,一边却想着要导入“智能化生产”,提升生产效率。就算库存再多,也不会嫌多,认为自己定能销出,也不知是从哪来的自信?

    一边在强调“社会责任”,一边却在想办法“开源节流”。常用手段有:降价促销、裁员、圧缩生产成本,乃至偷税漏税。怪不得功利心太强,也怨不了总是“拿来主义”,因为我们的客户就在那里。

    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在商业领域也是成立的。

    四、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在哪里?

    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生产效率。国内瓷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大部分的企业、商家都快要爆仓了,你还生产那么多想干什么? 当前最大的问题也不是销售模式,所以互联网+也行不通。过去三年,有113家互联网家装公司倒闭,这个数据,很恐怖。

问题在于对产业逻辑的认知。

    说白了就是:为谁造砖?造什么样的砖以及怎么造?一直以来都没搞清楚这些问题,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苦果。从前两年的“基于消费者需求来研发产品和经营企业”,到这两年的“为终端赋能”,我们从来没在正确的逻辑上。理论上来讲,这个逻辑是对的。但是,落实到陶瓷产业,它就错了。

研发中心→生产车间→销售中心→经销商(工程商)→室内设计师→消费者(用户)

    在这条产品通路上,研发中心处于前端,消费者处于未端,两者之间隔着太多的环节,每个环节都很重要,每个环节都会成为两者连接的障碍。

    无法直面消费者,不知道他在哪里,过着什么样的生活,我们又如何去研究他的需求?连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,哪个砖品质过硬,这个花色是应该怎么应用,他都搞不懂,我们研究又有何用?

    事实上,今天我们再说需求,也是不对的。以前是卖方市场,厂家出什么产品,消费者就要买什么产品,别无选择。当产资稀缺,消费能力低下,他们购买的完全是因为需要,属于被逼购买。现在是买方市场,情况倒转了过来。买什么,不买什么,消费者说了算,不一定需要,但是我喜欢,同样也会购买。

    将会越来越多的兴趣型消费,而兴趣则是需求的更高级别。因为不懂这个逻辑,所以我们只能乱搞,只能盲目随从,别人干啥,我就干啥。

上一条:从投资角度看未来中国陶瓷产业布局 下一条:瓷砖薄贴和厚贴有什么不同 哪种铺贴方式更好